理財規劃人員專業能力測驗與生活中的投資理財工具息息相關,所以考試內容並不難。不過因為涉及層面廣、考點分散,若平常沒有接觸投資理財或任何金融商品,可能得花比較多的時間準備。JY在本文將提供自身應考理財規劃人員的筆記與證照準備心得,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 考取日期:2020/06,電腦應試一次考取
- 考試單位:台灣金融研訓院
- 考試科目:理財工具、理財規劃實務
- 通過分數:工具82、實務94
- 個人背景:生物研究所畢業,無金融相關背景,純屬興趣
- 報名資格:不限
- 準備時間:1週/3小時/天
內容目錄
前情提要
理財規劃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共考兩科,每科皆為50題的四選一選擇題,題型包含記憶題、情境題與計算題。
各考科測驗內容如下:
理財工具:金融機構的功能與規範、經濟觀念與經濟指標、短期投資及信用工具、債券、股票、共同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保險、信託、組合式商品及結構型商品。
理財規劃實務:理財規劃概論、理財規劃步驟、家庭財務報表編製與分析、家庭現金流量管理、客戶屬性與理財規劃、理財規劃的計算基礎、子女教育金規劃、購屋規劃、退休規劃、投資規劃、稅務規劃、全方位理財規劃。
JY建議不論筆試或電腦測驗,請務必攜帶簡易型計算機,且最好學會如何快速操作,才能加快作答速度或減少因操作失誤而失分的機會。(電腦測驗雖然電腦內可叫出計算機,但很難操作!)
最後需留意,第一科不會給表,第二科會給年金、複利現值及終值表。代表第一科的計算題都要確實理解觀念,並用計算機算出,無法靠表快速求解哦!
準備方法
理財規劃人員考試內容廣而不深,若平時有涉略各類金融商品或為相關職務應不用過於擔心。不過準備時針對情境、計算題要盡量弄懂,因為題庫中會有只改幾個數字但答案完全不同的題目,若單純死背答案有可能失分!
JY建議至少熟做近三期筆試歷屆試題,每次做考古題時當作正式測驗,將答案蓋住逐題作答,並標記錯誤或猜對的題目,最後弄懂每個選項的對錯原因,待下次複習時就能重點加強自己較弱的觀念題。
另外,考試時有些題目屬於常識題,千萬不要放過,只要憑藉做好人好事的原則,很多題目都能靠常識推導出正解,例如:
下列何者不是成立信託之主要目的?
(A)投資理財,降低風險 (B)防止家族爭產
(C)進行訴訟,打贏官司 (D)永續保存資產
怎麼看也覺得(C)怪怪的,沒有金融商品是為了打官司存在……所以只要好好準備、認真作答,取得本張證照並不困難,加油!
筆記內容
以下為JY筆記重點,若希望取得完整筆記、練習題解析,可至:JY價值筆記蝦皮賣場選購哦!
理財工具
金融機構功能與相關規範
1. 商業銀行
業務範圍:以收受支票存款、活期定期存款、供給中短期信用為主。
其他業務:保證發行公司債券、投資債券或股票。
定期存款:存款人得以質借,或在七日前通知銀行解約。
2. 工業銀行
直接投資生產事業、金融相關事業及創投事業。
對任一投資事業直接投資額不得超過淨值5%。
3. 保險公司
以股份有限公司或合作社為限。
按資本額15%繳交保證金。
保險經紀人:基於被保險人利益,向保險人訂立保險契約。
4. 金融控股公司
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優點:客戶資源共享、作業平台整合、一次購足的服務,
缺點:會增加整體經營風險。
5. 證券業
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證券商種類 | 最低資本額 | 營業保證金 | 業務 |
證券承銷商 | 4億 | 4000千萬 | 發行有價證券。 |
證券自營商 | 4億 | 1000千萬 | 自行買賣有價證券,不能接受他人委託。 |
證券經紀商 | 2億 | 5000千萬 | 經營有價證券行紀或居間。 |
綜合證券商 | 10億 | 1億 | 以上皆可。 |
經濟觀念與經濟指標
1. 景氣燈號
燈號 | 分數 | 意義 |
紅 | 38-45 | 景氣過熱 |
黃紅 | 32-37 | 景氣微熱 |
綠 | 23-31 | 景氣穩定 |
黃藍 | 17-22 | 景氣欠佳 |
藍 | 9-16 | 景氣衰退 |
2. 景氣指標
領先指標:外銷訂單、M1b、股價、製造業存貨、加班工時、核發建照面積。
落後指標:勞工成本、失業率、公司獲利、失業持續天數。
- 貨幣政策
1. M1a = 通貨淨額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M2 = M1b + 準貨幣(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匯局自行吸收郵政儲金)
- 央行貨幣政策工具:調整存款準備率、調整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外匯市場操作。
通膨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政策,應調升重貼現率、提高存款準備率、賣出國庫券、買入台幣賣出美金。
通縮(景氣衰退)時:與通膨時作法相反。
- 經濟指標
- 國民生產毛額(GNP)=一國全體國民
- 國內生產毛額(GDP)=GNP-NFI(國外要素所得淨額)=一國境內人民
3.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常用通貨膨脹指標。
4. WPI躉售物價指數:大宗物資批發價格加權編製,不含服務費用。
短期投資及信用工具
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商業本票、附買回交易。
初級市場:發行市場;次級市場:買賣流通市場。
1. 活期與定期存款
(1) 支票存款:不計利息。
(2) 定期存款:最短一個月。
2. 可轉讓定存單,利息收入採10%分離課稅。
(1) 可轉讓、可質押,但不可解約。
(2) 最短一個月,最長一年,按面額(10萬元)發行。
3. 國庫券(採無實體化發行)
(1) 甲種國庫券:由財政部按面額發行,調節國庫。
(2) 乙種國庫券:由中央銀行採貼現發行,公開市場操作。
4. 商業本票:最具流通性,利息收入採10%分離課稅。
發行時需負擔:保證費、簽證費、承銷費。
5. 附條件交易
(1) 票券附買回交易(RP):證券持有人出售證券給投資人,並約定一定期限後買回該證券。
(2) 票券附賣回交易(RS):向投資人買入證券,並約定一定期限後賣回該證券。
6. 貨幣市場基金
投資一年以下到期的貨幣市場工具,違約風險低、高收益、高流動性。
債券投資
- 債券類商品受利率影響最大。
- 分類: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國際金融組織新台幣債券。
- 債券計算觀念
1. 現值與面額:現值與殖利率成反比。
折價:現值<面額,所以殖利率>票面利率。
平價:現值=面額,所以殖利率=票面利率。
溢價:現值>面額,所以殖利率<票面利率。
2. 存續期間
(1) 投資人回收本金的實際平均時間,是衡量價格對於利率變化敏感度的最佳指標。
(2) 票面利率越低,存續時間越長,價格波動越大。
股票概念
- 基本面分析
- 由下往上:從公司研究到產業,股市整體表現不佳時使用。
- 由上往下:從經濟面研究到產業。
- 技術分析
葛蘭碧八大法則:利用200日移動平均線與股價做依據判斷買賣時機。
艾略特波浪理論:上升五波下降三波。
第B波:上升,賣出的重要時機。
K線:依據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所畫出的線型。
當開盤價=收盤價時,會呈現十字線。
- 股票評價
1. 資本資產定價模式(CAPM)
(個股或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β係數 * (市場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市場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代表股票市場溢酬、β係數代表系統風險(市場風險)。
2. 股利折現模式
固定股利成長模式:
高登模式:股價 = 預期隔年現金股利 / (要求報酬率-成長率)
共同基金
- 類型
我國共同基金受益憑證之發行係屬於契約制。
貨幣基金:投資短期票券,風險最低,適合保守型投資人。
指數型基金(ETF):被動式管理(非積極型基金),追蹤指數的基金。
- 費用:經理費和保管費由基金資產扣除,申購手續費另外支付。
1. 經理費:反映在基金淨值中,不另外收取。
2. 保管費:反映在淨值中。
3. 申購手續費:一次性收取,需另外支付。
4. 信託管理費:可能會在贖回時扣除本項費用。
5. 轉換手續費:基金轉換成其他基金時需支付。
衍生性金融商品
- 期貨合約:簡稱期貨,買賣雙方同意按指定的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
期貨買方:認為未來標的物會漲價,若未來標的物跌價,仍必須依約定價格買入標的物。
期貨賣方:認為未來標的物會跌價,若未來標的物漲價,仍必須依約定價格賣出標的物。
- 選擇權
比較 | 買方 | 賣方 |
權利義務 | 有執行的權力 | 有執行的義務 |
權利金 | 支付 | 收取 |
保證金 | 不須支付 | 需支付 |
風險 | 權利金 | 無限 |
獲利 | 高 | 權利金 |
選擇權價值:若選擇權目前是賺錢狀態稱為價內、若為賠錢則為價外,不賺不賠稱為價平。
權利金 = 內含價值 + 時間價值
- 結構型商品
組合式商品:由「存款 + 選擇權」所組成。
連動式債券:由「債券 + 選擇權」所組成。
反向浮動利率商品:預期利率下跌時適合投資,屬於保本型商品。
分類:保本型、非保本型
保本型:「定期存款(或債券) + 買入選擇權」所組成。
高收益型(非保本):「定期存款(或債券) + 賣出選擇權」所組成。
各類保險
- 人身保險
1. 壽險
依承保之保險事故的不同又分生存保險、死亡保險及生死合險。
(1) 生存保險:兼具保障與儲蓄又稱儲蓄保險。
(2) 死亡保險:分為定期(一年)與終身壽險。
(3) 生死合險:兼具保障與儲蓄功能,又稱養老保險。
(4) 生存給付型養老保險:配合子女教育費用,又稱教育年金保險。
2. 年金保險:以年金方式給付的生存保險(有固定收入),活越久領越多。
變額型年金保險:可抵銷通貨膨脹引起的影響。
固定預定利率:規避利率風險。
3. 投資型保險
有保障作用又有投資功能,但投資損益皆由要保人自行承擔。
需專設帳簿、揭露費用,將投資資金與保險公司其他資產分開管理。
信託觀念
- 信託種類
1. 依信託設立原因可區分:契約信託、遺囑信託、宣言信託。
2. 依信託目的區分:公益信託、私益信託。
3. 依受託人是否為信託業區分:營業信託(商事信託)、非營業信託(民事信託)
理財規劃實務
理財規劃概論及步驟
- 理財規劃步驟
客戶訪談(了解目標、期望) → 蒐集客戶財務資料(分析、模擬) → 提出理財建議(理財規劃報告書) →協助客戶執行財務計畫 → 定期檢視投資績效。
- 向日葵原則
花心:核心,穩定度較高的資產。
花瓣:周邊,機動性較高的資產。
客戶與家庭型態
-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老期。
1. 形成期:從結婚到最小子女的出生,年輕可承受較高投資風險。
2. 成長期:最小子女完成學業為止,要開始控制投資風險。
3. 成熟期:最大子女完成學業到夫妻均退休為止,資產達到顛峰,要降低投資風險準備退休。
4. 衰老期:夫妻均退休到夫妻最後一人過世為止。
- 目標順序法與目標並進法
目標順序法:設定各目標先後順序,之後逐一達成(能逐年增加負擔能力)。
目標並進法:一開始就同時考慮多項目標,齊頭並進(早期負擔重,但較有彈性)。
- 關於風險
夏普指數=(平均報酬率-無風險利率) / 標準差
風險值 VAR=Z*標準差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K=M*(V-F)
K=可投資的金額;M=風險係數;V=資產市值;F=可忍受的最低剩餘價值
家庭財務報表與預算編製
- 家庭資產負債表
1. 顯示特定時間點的財務狀況。
2. 可支配所得:薪資+財產收入-經常性移轉支出。
- 公式整理
理財成就率 | 目前淨資產/(目前年儲蓄率*已工作年數) | 越大表示過去理財成績越好。 |
財務負擔率 | 理財支出/總收入 | 理財支出包含房貸支出、年金保險費用。 |
算術平均法 | 將每年的報酬率加總,除以投資年數所得出之平均報酬率 | |
幾何平均法 | 用利用各年度的相對報酬率求算幾何平均值 [(1+第1年報酬率) * (1+第2年報酬率) * (1+第3年報酬率)…)]1/n – 1 |
貨幣的時間價值與數量方法
- 複利終值
期初本金 * (1+利率)期數 = 期末本利和
(1+利率)期數 → 可查複利終值表得到此數值。
- 複利現值
期初本金 = 期末本利和 / (1+利率)期數 = 期初本金
1 / (1+利率)期數 → 可查複利現值表得到此數值。
- 年金終值
年金 * 年金終值係數(FVIFA) = 普通年金終值
期初年金終值 = 普通年金終值 * (1+利率)
- 年金現值
每期要支付的錢 * 年金現值係數 = 年金現值
居住規劃
- 租屋與購屋
1. 年成本法:購屋者成本為自備款利息+房屋貸款利息;租屋者成本為房租。
2. 淨現值法:一定期間內,將租屋及購屋的現金流量還原成現值,兩者現值較高者較划算。
- 購屋決策
房價取決因素:區位、坪數。
契稅(房屋所有權移轉須繳納):買賣時課徵稅率6%,買方為納稅義務人。
- 計息方式
1. 本金平均攤還法:每月攤還本金固定,隨房貸減少利息也會減少。
2. 本利平均攤還法:每月還款額固定,隨房貸減少利息也會減少,相對每月還款本金會增加。
3. 彈性還款總額法:以較低利率享受理財型房貸的好處。
退休規劃
- 需求分析
退休年支出調整率 = 退休後支出現值 / 目前支出
所得替代率 = 退休後第一年所得 / 退休前一年所得
- 勞退金
新舊制勞退基金比較 | 舊制 | 新制 |
請領條件 | 年滿65歲 或工作15年以上年滿55歲 或工作25年以上 或工作10年以上年滿60歲 |
年滿60歲 |
制度 | 確定給付制 | 確定提撥制 |
計算 | 前15年每年二個基數,後 15年每年一個基數,最多 45個基數。 基數標準:退休前6個月平均工資。 |
根據個人專戶金額及每月工資計算。 |
其他 | 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
- 勞保金
舊制:平均月投保薪資,按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
新制:保險年資合計每滿1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1個月;保險年資合計超過15年者,超過部分,每滿1年發給2個月,最高以45個月為限。被保險人逾60歲繼續工作者,其逾60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5年計,合併60歲以前之一次請領老年給付,最高以50個月為限。
投資規劃
- 資本市場線(CML)
衡量效率投資組合期望報酬率與總風險的關係。
縱軸為收益率、橫軸為總風險
- 證券市場線
表達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期望報酬率與系統風險(β)的關係。
- 投資組合
1. 基本投資組合型態:儲蓄組合、投資組合與投機組合。
2. 固定投資比例策略:將投資在股票的比例以市值計算,控制在總資產的一定百分比內。
3.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總資產與最大容忍損失額的差值。
4. 加碼攤平策略:適用自有資金充足且長期投資者。
稅務規劃
- 綜合所得稅
我國綜合所得稅為屬地主義。
課稅基礎: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之個人。
- 扣除額
1. 捐贈:最高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
2. 商業保險: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每人每年最高扣除24000元。
3. 健保:扣除額不受金額限制。
- 贈與稅
1. 我國贈與稅採屬人兼屬地主義。
2. 財產價值計算:
土地以公告現值或評定價格為準、房屋以評定價格為準。
上市櫃有價證券,依贈與日證券收盤價格估定。
未上市櫃股票,原則上以贈與日該公司資產淨值估定。
- 遺產稅
1. 我國遺產稅採屬人兼屬地主義。
2. 被繼承人死亡前五年內,繼承的財產已課遺產稅者,不計入遺產總額。
3. 應繼分與特留分
繼承人 | 配偶應繼分比例 | 其餘繼承人應繼分比例 |
配偶+直系血親親屬(如子女) | 每位繼承人平均分配 | |
配偶+父母 | 1/2 | 按人數平均繼成剩下1/2遺產 |
配偶+兄弟姊妹 | 1/2 | 按人數平均繼成剩下1/2遺產 |
配偶+祖父母 | 2/3 | 按人數平均繼成剩下1/3遺產 |
特留分是依法應保留予各繼承人之遺產一定數額。
繼承人 | 特留分比例 |
配偶、直系血親親屬、父母 | 應繼分的1/2 |
兄弟姊妹、祖父母 | 應繼分的1/3 |
全方位理財規劃
- 全生涯資產負債表與保險需求
全生涯資產負債表:將家計負擔者未來收入能力視為營生資產,其他家人未來支出視為養生負債。
- 保險需求估算:淨收入彌補法、遺族需要法、所得替代法
1. 淨收入彌補法:收入個人收入成長率越高,保額應越高。個人支出成長率越高,保額應越低。
2. 遺族需要法:被保險人年齡越大,過去累積淨值越多,因此保險需求較低。
3. 所得替代法:被保險人死亡後,其家庭無收入,支出必須靠被保險人的理賠金維生。
- 動態與靜態分析
1. 靜態分析較保守:不考慮儲蓄成長狀況,依現況計算達到各項理財目標的儲蓄哦。
2. 動態分析較樂觀:考慮未來每年收支成長率,以複利累積投資報酬率計算。
選購連結
若想短期衝刺考試,希望取得完整筆記、練習題解析,也歡迎至:JY價值筆記蝦皮賣場選購筆記電子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