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了解企業管理,才能挑到具有成長潛力的好公司,《基業長青》就是JY推薦用以分析企業的好書之一。其實許多卓越的台灣公司都有實踐書中準則,這些原則正是造就漂亮財報的基礎,也是預測未來的依據,本篇基業長青心得也將提供一些JY分析股票的方法給讀者。
JY投資股票前,會利用六大選股指標及財報觀察公司財務,接下來會查詢公司網站、相關採訪報導等,利用質化的角度判斷是否能長期投資,本篇提到的準則,就是我分析的角度之一。
書本資訊
書名:基業長青,英文:Built to Last
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 、薄樂斯(Jerry I.Porras)
連結:博客來
重點摘錄
《基業長青》為企管大師柯林斯、薄樂斯持續研究六年卓越企業的結果,書中直接歸納出這些成功企業的共同準則。以下即為準則的整理,JY也在每項下方提供公司可能的做法,幫助大家應用準則分析公司。
1. 造鐘而非報時
領導人或許有真知灼見,能夠領導公司下一步(如同報時),但若不會培養人才,公司在領導人退位後就容易走下坡。
如果希望投資永續經營的公司,最好找持續培養員工或高階主管的領導人(如同建造時鐘),雖較久才能看見效果,但這也使得企業能夠永續發展。
做法:充分授權、培養員工、培養主管(從基層做起)、精心的接班計畫。
2. 核心理念
堅持核心理念,與核心理念不符的一切都可以改變或放棄。也因堅持理念,所以會產生公司文化、有特定招募人才的標準,並盡可能留住合適的員工。
做法:員工福利佳、員工流動率降低、員工年資長、年報或網站中顯示一樣的標語、採訪時提到理念。
3. 兼容並蓄
卓越的公司不會死守老舊作法,會在不違背核心理念的部分尋求創新,例如持續研發、投資設備廠房等。
創新不是破壞式創新,是演化式創新,透過實驗、嘗試錯誤得到成功。因此過程中會提供研發人員足夠的自主權、容許犯錯,並能廣納意見。
做法:鼓勵創新、允許犯錯、公開透明。
4. 始終如一
始終言行如一,或著長期專注本業。可以透過公司年報、網站及不同採訪做比對,觀察領導人是否言行一致。
做法:專注本業、長期發展、說到做到、實際行為與做法相同。
閱讀心得
要注意的是,雖然書中觀念看似有道理,但已有數本財務行為學書籍指出,基業長青的研究只看見存活的公司,並不能找到那些實行書中準則但卻倒閉的企業,是一種選擇性偏誤。所以JY也不是以此做為唯一分析的指標。
另外,藉由採訪報導判斷企業是否符合準則,必須參考不同來源,才能降低偏差。最好再以「負面關鍵字+公司名」搜尋資料,才不會只看見正面的部分,作法還有很多這邊就不逐一說明了……
最後,投資卓越的公司不代表投資者會賺錢,仍要看買進的價格是否合理、心態是否正確等,至於如何估價,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實際應用
這邊以儒鴻(1476)的一篇採訪為例,簡單示範抓出採訪中的關鍵字以及對應的準則:
- 這家已經40多歲的公司,從事的產業算是傳統產業:始終如一。
-
我寧願選用如一張白紙的人才,但公司會給他扎實的教育訓練:造鐘而非報時。
-
每年畢業季,儒鴻都會積極深入校園徵才,而且不侷限於織品或服裝設計相關科系:核心理念。
-
若想升到經理、副理級,須大約7、8年的養成:造鐘而非報時。
-
儒鴻的薪水比起同業的平均是偏高的;管理制度也是力求透明公開,升遷管道明確:核心理念。
-
每年開發出3,000種新布料,每天有350件新樣衣出爐:兼容並蓄(創新)。
-
擁有超過100名的研發人員,每年更投入近10億元研發新品:兼容並蓄(創新)。
-
儒鴻的持續成功,正來自於創辦之初就不斷強調研發:始終如一、核心理念、兼容並蓄。
以上就是應用書中準則針對台灣卓越公司的分析,希望能幫讀者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判斷公司。不過要再次強調,採訪一定會有筆者主觀描述,所以要參考不同來源資料(年報、法說會、PTT等),才能確認企業是否符合準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