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並不是看看量化數據就好那麼簡單,必須搭配多元角度的質化分析、景氣循環評估及正確的投資心態等,才能取得亮眼的報酬。其中要學會質化分析,必讀經典就是成長股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的《非常潛力股》一書。本篇非常潛力股心得中,JY也將提供應用本書原則的方法,分析具有成長潛力的好公司!
書本資訊
書名:非常潛力股,英文: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
作者: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 1907-2004)
連結:非常潛力股
重點摘錄
巴菲特曾說:「我有15%像費雪(Philip A. Fisher),85%像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綜觀巴菲特近年的投資,其實已經有更高比例像費雪,集中投資具有持續成長潛力的公司(而葛拉漢的原則為分散投資超級便宜的股票)。
在本書中,費雪提出整套的投資流程,以及成長股15要點幫助讀者判別公司,不過本書的思維較跳躍,因此JY也是讀了幾遍才能將重點濃縮,並把這些要素加入到自己的投資模型中,以下為書中投資流程的重點介紹:
1. 尋找投資標的
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詢問或追蹤其他成長股投資人。
初步找到股票後,一定要先詢問自己兩個問題:
(1) 這間公司的產品市場潛力能大幅增加嗎?
(2) 競爭對手容易進入這個領域嗎?
若這兩個問題都能解答,並且認為結果不錯,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
2. 查閱書面資料
觀察量化數據,如各類產品佔營收的比重、產業競爭狀況、大股東持股比例、利潤比率及研究費用支出等。
關於台股財報、財務數據指標怎麼找,可閱讀超實用!免費財報分析網站推薦!一文,JY已有詳細的介紹。
3. 閒聊法
藉由跟公司重要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離職員工等關係人聊天,取得公司的資訊(如下方十五要點的內容)以及驗證自己推論的正確性。
4. 費雪十五要點
本書精華之一,就是費雪提出的十五要點,幫助讀者快速判別公司是否為成長股,其中1~6點為損益表分析、7~9點屬於人事分析,而10~15點通常需更多蒐集資訊才能判別,以下JY將15要點做簡要整理:
(1) 公司目前產品是否能讓未來幾年營收大幅增加
觀察產品是否有持續性需求。
(2) 管理階層是否有決心開發未來能持續讓營收成長的商品
觀察企業研發經費和資本支出,比例是否固定或持續增加。
(3) 公司的研發成果如何
觀察產品平均單價ASP,也就是每個產品的平均單價是否穩定或逐年上升。
(4) 公司是否有高於平均水準的銷售團隊
觀察銷售團隊能力的相關資訊(例如是否常參展推廣)、產品售後服務能力。
(5) 公司有沒有利潤率
觀察三大利潤比率(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
(6) 公司以哪些行動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是否看見客戶及產業需求、持續改良自家產品,維持高客戶滿意度。
(7) 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否理想
觀察員工流動率、員工薪資水平是否高於平均水準。
(8) 公司高階主管關係是否良好
觀察公司高層是否有嫌隙、爭產等負面資訊。
(9) 公司的管理階層是否有足夠的板凳深度
觀察公司高層資歷,以及是否長期培養員工人才。
(10) 公司的成本和會計是否理想
觀察公司對內部管理方式是否理想,是否壓制員工或勞資關係差。
(11) 跟其他競爭者比是否有護城河
公司是否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如企業文化、特殊法規等。
(12) 是否願意在利潤上捨短逐長
可從不同面向判斷,例如:
應付帳款不過高:會提早付錢給上游供應商(會打好關係)。
應收帳款不過高:對下游客戶好,不會拖欠款項。
刻意調整客戶,與優良廠商往來(優良廠商上下游間會互相有高標準要求)。
對員工好,福利多,雖然耗費成本高,但更能讓員工付出心力。
(13) 是否會因為增資影響原有股東持股
觀察是否常增資(跟股東要錢),不增資常代表能企業能處理支出、有責任感。
(14) 遇到壞消息是否不願開口
坦承公司遇到的問題(正視問題),而非只報喜訊。
(15) 管理階層是否絕對正直,具備責任感
是否誠實不拐彎抹角(知道自己是股東受託者)。
閱讀心得
有潛力成長的好公司不多,台股大概不超過100間,所以成長股投資人的標的常會重複。在這種情況下,多與成長股投資人學習,觀察所選標的,很快就能找到初步適合研究的公司。這不是說問到標的就能偷懶直接投資,還是要做完後續評估,用自己觀點判斷公司才行。
再來學習價值投資,一定要會看財務數據,像前面提到「觀察公司產品佔營收的比重、產業的競爭狀況、大股東持股比例、利潤比率及研究費用支出」,其實在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財報都有詳細資料,所以一定要學會看財報!
而過去取得公司資料不易,最快方法是面對面聊天,因此費雪倡導閒聊法。不過現今網路發達,很多資料可以在網路上取得,但仍必須多方蒐集資訊(如新聞、雜誌採訪、法說會簡報與影音),才有機會看到真實的情況,否則可能會出現極大的偏差(例如本身與公司文化不合的人會批評或抹黑公司)。
除此之外,JY在研究公司後,若有疑問也會寫信或致電公司發言人,也算是一種閒聊法,除了能夠解慮外,還能藉由公司發言人的回應,判斷公司對待股東的態度,是個一舉數得的行為。
實際應用
JY應用費雪要點時,主要先觀察1~6要點,因此以下使用前6要點分析豐泰(9910)這間公司作為範例(本資料決非買賣依據)。
前情提要:豐泰是運動鞋製造商,主要客戶為NIKE,產品包括運動鞋、休閒鞋、涼拖鞋、直排輪鞋、冰刀鞋、滑雪板靴、高爾夫球、冰上曲棍球用頭盔、足球等運動器材。以下為費雪要點分析:
(1) 公司目前產品是否能讓未來幾年營收大幅增加
主要產品為運動鞋,具有持續性需求,營收應能持續成長。
(2) 管理階層是否有決心開發未來能持續讓營收成長的商品
2015研發費用15億9千7百萬、2016為18億7千8百萬、2017為20億8千萬、2018為22億2千5百萬、2019為25億4千7百萬佔營收比例為3.4%。(一般至少要求1%,持續成長的公司通常會更高)
2015資本支出佔營業現金流比重43.45%、2016為45.85%、2017為50.27%、2018為24.66%、2019為60.73%。
此兩項都顯示管理階層持續研發,有決心開發商品,從財報結果來看,近五年營收也持續升高,正呼應第一要點。(若不熟悉財務指標的意義,可至網站中的財務報表教學,快速學習如何閱讀財務報表哦!)
(3) 公司的研發成果如何
營收 = ASP * 銷售量
ASP為產品平均售價,可由財報中的營收、銷售量值數據大致算出(此項必須打開財報自行計算)。
豐泰除了鞋類,也製造少部分運動器材,因此營收部分改採鞋類銷售值計算,可求得2016ASP約606元、2017約555元、2018約540元、2019約587元。(2015年公司銷售量值計算方式不同,所以不列入比較)
公司ASP維持在一定範圍,沒有持續走低往下的現象,當然這種概略算法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銷售產品組合),所以建議可參考其他報導,觀察公司是否有新品上市。
(4) 公司是否有高於平均水準的銷售團隊
2015年今周刊:沒有他 就沒有喬丹鞋,提到1977年左右NIKE向豐泰下的第一筆訂單是「一萬一千雙的帆布鞋」,產品做好時被NIKE品管經理批評品質不佳。當時王秋雄痛定思痛,把一萬多雙鞋子放一把火全部燒掉,損失至少四萬美元,然後啟動生產線,重新來過。
顯示公司應非常注重品質,也促使今日NIKE持續與豐泰合作,且由NIKE來的營收達8成以上,更是NIKE最大的代工廠。可能也因如此,在銷售產品上比較沒有相關新聞(因大部分供貨給NIKE)。
(5) 公司有沒有利潤率
豐泰屬於代工廠,產品主要成本為原料及製造費用,因此毛利率仍有20%以上已經不錯。由於公司注重研發,且其他報導顯示重視員工福利,所以讓營業利益率會較低一些,但稅後淨利率仍高達8%,以製造業代工廠而言算很不錯的企業。
(6) 公司以哪些行動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2008年今周刊:豐泰到印度小鎮預約黃金二十年提到豐泰花大錢提升研發質量,與Nike研發人員建立更快速緊密的溝通管道,並願意冒險犯難前進印度設立運動鞋廠,協助Nike拓展印度、歐盟甚至非洲市場,也是能夠得到Nike更多訂單支持的重要因素。
所以公司正從過去單純代工(OEM),逐漸轉型成(ODM),與客戶共同研發新產品,藉此維持良好、不易被取代的互利的關係。
藉由以上6要點分析,其實可以發現其他要點的解答,例如第9點是否有足夠板凳深度、第12點是否在利益上捨短逐長、第15點是否有責任感等,也大致能判斷此企業很可能具備持續成長潛力。若能搭配先前JY利用基業長青、從A到A+內提到的角度分析,就能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很多要點無法以數字說明,只有從質化觀點找原因,量化數據找結果互相搭配,才是分析股票的最佳方式。若對於以費雪15要點、質化分析股票有任何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與JY討論哦!